MakerDAO是一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建立的先驅性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以創建穩定幣DAI而聞名。作為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MakerDAO依靠由社群驅動的治理機制來決策其運營、風險管理與未來發展。理解這些治理流程如何運作,對於對DeFi不斷演進的格局感興趣的用戶、投資者與開發者而言,至關重要。
在MakerDAO治理系統中,有數個相互連結、旨在確保透明度、去中心化和韌性的機制,包括基於MKR代幣的投票系統、風險管理工具如穩定費率和抵押品要求,以及在危機時刻保障協議安全的緊急應變措施。
MakerDAO採用權重投票制度,即持有MKR代幣的人可以影響關鍵決策。任何持有MKR的人都可以提交提案——範圍從調整穩定費率到新增抵押品類型或修改風險參數。一旦提案提交,就會進入社群投票階段。
為使投票有效,必須達到一定的人數門檻(即足夠多的MKR參與),且通常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約66.67%)多數通過才能獲得批准。這樣設計能確保重大變革反映廣泛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大多數共識,而非少數派。
MKR不僅是治理工具,也代表著MakerDAO生態系統中的經濟股份。持有人可以直接投票或委託信任代表行使表決權,亦可透過鏈下機制如Snapshot進行代理。在供應方面,MKR是動態調整:新Token可鑄造產生,而被銷毀則意味著從流通中移除——此舉有助於激勵與協議健康保持一致。
持有MKR還帶來經濟利益:它充當系統失敗時的一種保險工具,因為若治理決策導致不穩或損失,Token持有人可能會面臨價值損失。
為了維持DAI對美元1:1 的匯價,同時有效管理系統性風險,MakerDAO使用多項金融參數:
穩定費率:這是一個浮動利率,用於向借款人收取利息,例如借出DAI抵押ETH或其他加密貨幣資產時適用。調整此費率會影響借貸活動;較高利率會抑制借款以防止市場波動期間出現過度借貸,而較低則鼓勵市場平靜時增加借款。
抵押比率:用戶必須鎖入足夠超過所借金額比例(通常超過150%的抵押品比例),以防止市場下跌破壞匯價穩定性。
這些工具讓MakerDAO社群能透過治理表決根據市況調整利率和抵押要求,以實現動態反應。
當遇到嚴重漏洞威脅全局,例如智能合約漏洞或外部攻擊時,該協議具有緊急停閉機制。在MKD持有人通過超大多數表決啟動後,此程序將暫停所有操作,使用戶資金得以安全撤回,以避免潛在崩潰。
此安全特性彰顯了「去中心化」並非缺乏保障,而是分散控制危機處理流程,在特殊情況下快速反應的一種設計理念。
時間推移中,MakerDAO已大幅演進其治理架構:
調整穩定費:在高波動期或流動性緊縮期間,如加密市場普遍震盪時,一度提高短期內降低Borrowing量,以維護DAI匯價。
擴展抵押品類型:為分散風險並提供更彈性的貸款選項,包括Circle發行USDC等不同資產,都已獲得批准成為新的抵押物。
改良治理流程:提升透明度,例如利用論壇和社交媒體溝通渠道,加強資訊傳遞,同步優化鏈上外部信號,如Snapshot民意調查。
促進社群參與:「去中心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積極鼓勵用戶參與討論,因此平台經常舉辦更新說明及意見回饋活動,加強雙向交流。
儘管目前擁有堅實制度支撐,但長遠仍存在一些挑戰:
監管審查 :全球範圍內DeFi日益受到重視,各國監管規範可能限制Dao操作空間——尤其涉及證券法規、防洗錢等合規問題。
安全漏洞威脅 :智能合約被攻擊事件層出不窮,一旦成功入侵,不僅可能造成用戶資金損失,也可能破壞DAI匯價。
市況劇烈波動影響 :加密資產價格突升突降可能迫使快速調整各項參數,引起社群爭論甚至策略分歧。
內部意見分歧 :由於高度去中心化組織容易出現策略方向上的矛盾,大股東間的不一致也可能拖延重要決策,在危機處理期間尤甚。
makerdao的方法優勢,在於其堅守開源原則並追求公開透明—這也是建立DeFi生態可信任的重要基石之一。藉由賦予Token持有人對關鍵參數具有實質影響力,以及提供像緊急停閉等安全措施,其目標是在創新同時兼顧安全保障。
伴隨著DeFi全球迅速擴張,更了解這些基本 Governance 概念,不僅對現有使用者重要,也方便潛在新手尋找可靠且符合開放精神及韌性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未來,由社群反饋驅動的不斷改進,有望推升makerdao朝更具韌性、更值得信賴的一體式金融體系邁進,目前正逐步塑造出最具彈性的區塊鏈金融平台之一。
Lo
2025-05-09 19:30
MakerDAO 使用了什么治理机制?
MakerDAO是一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建立的先驅性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以創建穩定幣DAI而聞名。作為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MakerDAO依靠由社群驅動的治理機制來決策其運營、風險管理與未來發展。理解這些治理流程如何運作,對於對DeFi不斷演進的格局感興趣的用戶、投資者與開發者而言,至關重要。
在MakerDAO治理系統中,有數個相互連結、旨在確保透明度、去中心化和韌性的機制,包括基於MKR代幣的投票系統、風險管理工具如穩定費率和抵押品要求,以及在危機時刻保障協議安全的緊急應變措施。
MakerDAO採用權重投票制度,即持有MKR代幣的人可以影響關鍵決策。任何持有MKR的人都可以提交提案——範圍從調整穩定費率到新增抵押品類型或修改風險參數。一旦提案提交,就會進入社群投票階段。
為使投票有效,必須達到一定的人數門檻(即足夠多的MKR參與),且通常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約66.67%)多數通過才能獲得批准。這樣設計能確保重大變革反映廣泛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大多數共識,而非少數派。
MKR不僅是治理工具,也代表著MakerDAO生態系統中的經濟股份。持有人可以直接投票或委託信任代表行使表決權,亦可透過鏈下機制如Snapshot進行代理。在供應方面,MKR是動態調整:新Token可鑄造產生,而被銷毀則意味著從流通中移除——此舉有助於激勵與協議健康保持一致。
持有MKR還帶來經濟利益:它充當系統失敗時的一種保險工具,因為若治理決策導致不穩或損失,Token持有人可能會面臨價值損失。
為了維持DAI對美元1:1 的匯價,同時有效管理系統性風險,MakerDAO使用多項金融參數:
穩定費率:這是一個浮動利率,用於向借款人收取利息,例如借出DAI抵押ETH或其他加密貨幣資產時適用。調整此費率會影響借貸活動;較高利率會抑制借款以防止市場波動期間出現過度借貸,而較低則鼓勵市場平靜時增加借款。
抵押比率:用戶必須鎖入足夠超過所借金額比例(通常超過150%的抵押品比例),以防止市場下跌破壞匯價穩定性。
這些工具讓MakerDAO社群能透過治理表決根據市況調整利率和抵押要求,以實現動態反應。
當遇到嚴重漏洞威脅全局,例如智能合約漏洞或外部攻擊時,該協議具有緊急停閉機制。在MKD持有人通過超大多數表決啟動後,此程序將暫停所有操作,使用戶資金得以安全撤回,以避免潛在崩潰。
此安全特性彰顯了「去中心化」並非缺乏保障,而是分散控制危機處理流程,在特殊情況下快速反應的一種設計理念。
時間推移中,MakerDAO已大幅演進其治理架構:
調整穩定費:在高波動期或流動性緊縮期間,如加密市場普遍震盪時,一度提高短期內降低Borrowing量,以維護DAI匯價。
擴展抵押品類型:為分散風險並提供更彈性的貸款選項,包括Circle發行USDC等不同資產,都已獲得批准成為新的抵押物。
改良治理流程:提升透明度,例如利用論壇和社交媒體溝通渠道,加強資訊傳遞,同步優化鏈上外部信號,如Snapshot民意調查。
促進社群參與:「去中心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積極鼓勵用戶參與討論,因此平台經常舉辦更新說明及意見回饋活動,加強雙向交流。
儘管目前擁有堅實制度支撐,但長遠仍存在一些挑戰:
監管審查 :全球範圍內DeFi日益受到重視,各國監管規範可能限制Dao操作空間——尤其涉及證券法規、防洗錢等合規問題。
安全漏洞威脅 :智能合約被攻擊事件層出不窮,一旦成功入侵,不僅可能造成用戶資金損失,也可能破壞DAI匯價。
市況劇烈波動影響 :加密資產價格突升突降可能迫使快速調整各項參數,引起社群爭論甚至策略分歧。
內部意見分歧 :由於高度去中心化組織容易出現策略方向上的矛盾,大股東間的不一致也可能拖延重要決策,在危機處理期間尤甚。
makerdao的方法優勢,在於其堅守開源原則並追求公開透明—這也是建立DeFi生態可信任的重要基石之一。藉由賦予Token持有人對關鍵參數具有實質影響力,以及提供像緊急停閉等安全措施,其目標是在創新同時兼顧安全保障。
伴隨著DeFi全球迅速擴張,更了解這些基本 Governance 概念,不僅對現有使用者重要,也方便潛在新手尋找可靠且符合開放精神及韌性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未來,由社群反饋驅動的不斷改進,有望推升makerdao朝更具韌性、更值得信賴的一體式金融體系邁進,目前正逐步塑造出最具彈性的區塊鏈金融平台之一。
免責聲明:含第三方內容,非財務建議。
詳見《條款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