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
Lo2025-04-30 20:18

什么是地毯拉扯?

什么是加密货币和DeFi中的“拉盘”骗局?

“拉盘”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诈骗手法,在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变得越来越普遍。它涉及恶意行为者创建一个新代币或项目,主要目的是吸引毫无戒备的投资者。一旦该项目获得足够的关注,代币价格上涨,骗子便会突然撤走所有投资资金,使投资者持有一文不值的代币并遭受重大财务损失。这类骗局破坏了对数字资产的信任,也给个人投资者带来了严重风险。

理解什么构成“拉盘”对于任何参与加密交易或DeFi项目投资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与传统投资不同,加密货币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监管,这使得骗子更容易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执行这些阴谋。监管缺失与市场高波动性共同营造出一个极易被利用的环境。

为什么“拉盘”骗局在加密市场中日益增多?

导致加密市场中“拉盘”频率上升的因素有多个:

  • 去中心化而缺乏监管:许多DeFi平台运行在本质上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之上,几乎没有监管机构监控其活动。
  • 市场炒作与FOMO(害怕错过):加密市场快速变化常常激发恐惧错失良机(FOMO),促使投资者追逐短期暴利,而不进行充分尽职调查。
  • 技术复杂性:区块链技术复杂,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交易员也难以在事前识别潜在骗局。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为骗子提供了隐藏身份、轻松推出虚假项目的平台。

常见类型的“拉盘”骗局

“拉盘”通过各种手段表现出来,旨在欺骗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1. 首次发行代币(ICO)诈骗:开发者在ICO阶段推出新代币,但筹集到足够资金后便消失无踪。
  2. 庞氏骗局:承诺高额回报,用新投資人的钱支付早期参与者,一直到崩溃为止。
  3. 洗仓操纵(Pump-and-Dump):通过操控社交媒体或论坛,人为抬高某个代币价格(“泵涨”),然后以最高价卖出持仓(“甩卖”),导致价格暴跌。

提前识别这些模式,有助于降低潜在损失。

预警信号——可能暗示存在“拉盘”的迹象

投资者应警惕以下可能表明项目存在欺诈嫌疑的红旗:

  • 团队成员或项目信息披露不足
  • 承诺高额回报、保证盈利等不切实际内容
  • 网站设计粗糙、内容专业度低
  • 缺少可验证的智能合约审计报告
  • 项目方向突然改变或宣布撤退

注意这些红旗,有助于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典型案例揭示“拉盘”的风险

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生动提醒我们,“拉盘”可以造成巨大损失:

《鱿鱼游戏》Token (SQUID)

2021年10月,这个受《鱿鱼游戏》启发而来的Token经历了一次臭名昭著的大规模洗仓——价值飙升后,其开发团队突然撤走全部流动性,使得大量持有人手中的Token变得一文不值[1]。此事件凸显了由炒作驱动、未得到基本面支撑及缺乏透明开发团队支持的新兴资产极易遭遇崩塌风险。

Yam Finance

2020年8月推出的一款创新收益农业协议,但由于代码漏洞,被攻击方迅速利用[2]。开发团队安全措施不足,大量资金被盗,流动池被抽干。这说明进行充分尽职调查和代码审计的重要性,以避免类似惨剧发生。

这些案例强调,在投入大量资金之前,对项目进行详细调研和技术审查至关重要。

投资者如何防范“拉盘”?

虽然没有绝对的方法能完全杜绝被骗,但采取以下最佳实践可以大幅降低风险:

  • 彻底了解团队背景及白皮书内容
  • 核实智能合约是否经过独立安全审计
  • 避免相信承诺高额回报或保证盈利的不靠谱项目
  • 警惕网站内容是否专业、不透明
  • 使用信誉良好的交易所和平台,它们通常会进行严格筛查

此外,通过关注可信赖的信息源和社区讨论,可以及时掌握最新威胁信息,提高警觉性。

未来展望:法规与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拉盘’事件频发,各国政府纷纷呼吁加强对加密货币市场监管,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推动行业创新——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探索中的平衡过程[3]。

从技术角度看,加密社区正致力于研发工具,用以主动检测可疑活动,例如自动智能合约安全审计软件,以及推广行业最佳实践。这些努力旨在减少欺诈行为,并逐步恢复广大用户对行业生态系统的信心。

关键要点:

  • “拉盘”为创始人在推升其项目价值后抽走资金的一种行为。
  • 它们盛行原因包括监管缺失与市场炒作。
  • 提早识别如信息披露差、不合理承诺等红旗,有助于规避损失。
  • 历史案例如SQUID显示炒作驱动型投机存在巨大风险。
  • 投资前应做好尽职调查,包括验证安全审计报告等环节。
  •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科技工具也持续发展,以增强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1] “鱿鱼游戏Token (SQUID) 拉盤事件。” CoinDesk, 2021
[2] “Yam Finance 拉盤事件。” Coindesk, 2020
[3] 关于虚拟货币诈骗相关政策回应——各国政府报告

66
0
0
0
Background
Avatar

Lo

2025-05-11 11:56

什么是地毯拉扯?

什么是加密货币和DeFi中的“拉盘”骗局?

“拉盘”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诈骗手法,在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变得越来越普遍。它涉及恶意行为者创建一个新代币或项目,主要目的是吸引毫无戒备的投资者。一旦该项目获得足够的关注,代币价格上涨,骗子便会突然撤走所有投资资金,使投资者持有一文不值的代币并遭受重大财务损失。这类骗局破坏了对数字资产的信任,也给个人投资者带来了严重风险。

理解什么构成“拉盘”对于任何参与加密交易或DeFi项目投资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与传统投资不同,加密货币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监管,这使得骗子更容易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执行这些阴谋。监管缺失与市场高波动性共同营造出一个极易被利用的环境。

为什么“拉盘”骗局在加密市场中日益增多?

导致加密市场中“拉盘”频率上升的因素有多个:

  • 去中心化而缺乏监管:许多DeFi平台运行在本质上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之上,几乎没有监管机构监控其活动。
  • 市场炒作与FOMO(害怕错过):加密市场快速变化常常激发恐惧错失良机(FOMO),促使投资者追逐短期暴利,而不进行充分尽职调查。
  • 技术复杂性:区块链技术复杂,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交易员也难以在事前识别潜在骗局。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为骗子提供了隐藏身份、轻松推出虚假项目的平台。

常见类型的“拉盘”骗局

“拉盘”通过各种手段表现出来,旨在欺骗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1. 首次发行代币(ICO)诈骗:开发者在ICO阶段推出新代币,但筹集到足够资金后便消失无踪。
  2. 庞氏骗局:承诺高额回报,用新投資人的钱支付早期参与者,一直到崩溃为止。
  3. 洗仓操纵(Pump-and-Dump):通过操控社交媒体或论坛,人为抬高某个代币价格(“泵涨”),然后以最高价卖出持仓(“甩卖”),导致价格暴跌。

提前识别这些模式,有助于降低潜在损失。

预警信号——可能暗示存在“拉盘”的迹象

投资者应警惕以下可能表明项目存在欺诈嫌疑的红旗:

  • 团队成员或项目信息披露不足
  • 承诺高额回报、保证盈利等不切实际内容
  • 网站设计粗糙、内容专业度低
  • 缺少可验证的智能合约审计报告
  • 项目方向突然改变或宣布撤退

注意这些红旗,有助于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典型案例揭示“拉盘”的风险

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生动提醒我们,“拉盘”可以造成巨大损失:

《鱿鱼游戏》Token (SQUID)

2021年10月,这个受《鱿鱼游戏》启发而来的Token经历了一次臭名昭著的大规模洗仓——价值飙升后,其开发团队突然撤走全部流动性,使得大量持有人手中的Token变得一文不值[1]。此事件凸显了由炒作驱动、未得到基本面支撑及缺乏透明开发团队支持的新兴资产极易遭遇崩塌风险。

Yam Finance

2020年8月推出的一款创新收益农业协议,但由于代码漏洞,被攻击方迅速利用[2]。开发团队安全措施不足,大量资金被盗,流动池被抽干。这说明进行充分尽职调查和代码审计的重要性,以避免类似惨剧发生。

这些案例强调,在投入大量资金之前,对项目进行详细调研和技术审查至关重要。

投资者如何防范“拉盘”?

虽然没有绝对的方法能完全杜绝被骗,但采取以下最佳实践可以大幅降低风险:

  • 彻底了解团队背景及白皮书内容
  • 核实智能合约是否经过独立安全审计
  • 避免相信承诺高额回报或保证盈利的不靠谱项目
  • 警惕网站内容是否专业、不透明
  • 使用信誉良好的交易所和平台,它们通常会进行严格筛查

此外,通过关注可信赖的信息源和社区讨论,可以及时掌握最新威胁信息,提高警觉性。

未来展望:法规与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拉盘’事件频发,各国政府纷纷呼吁加强对加密货币市场监管,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推动行业创新——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探索中的平衡过程[3]。

从技术角度看,加密社区正致力于研发工具,用以主动检测可疑活动,例如自动智能合约安全审计软件,以及推广行业最佳实践。这些努力旨在减少欺诈行为,并逐步恢复广大用户对行业生态系统的信心。

关键要点:

  • “拉盘”为创始人在推升其项目价值后抽走资金的一种行为。
  • 它们盛行原因包括监管缺失与市场炒作。
  • 提早识别如信息披露差、不合理承诺等红旗,有助于规避损失。
  • 历史案例如SQUID显示炒作驱动型投机存在巨大风险。
  • 投资前应做好尽职调查,包括验证安全审计报告等环节。
  •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科技工具也持续发展,以增强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1] “鱿鱼游戏Token (SQUID) 拉盤事件。” CoinDesk, 2021
[2] “Yam Finance 拉盤事件。” Coindesk, 2020
[3] 关于虚拟货币诈骗相关政策回应——各国政府报告

JuCoin Square

免责声明:含第三方内容,非财务建议。
详见《条款和条件》